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

[教學] 2013新生暑輔&2015七升八暑輔課程:臺灣環境面面觀

最初設計這門課主要是為了新生暑輔的地理課,
但同樣的內容,也適合用在公民課,
討論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之間的衝突與平衡。



一、課程名稱:臺灣環境面面觀



二、教學節數:4節(若要讓學生多些發表,5節課較為充裕)



三、教學流程

(一) 看見臺灣
欣賞齊柏林所拍攝的<看見臺灣>前導片段,
看完之後請學生寫下或畫下臺灣的「美麗」或「哀愁」。


(二) 從莫拉克風災的傷痛中走出來
1. 介紹高雄小林村滅村始末
播放廖振順老師以goole map製作的「小林村滅村始末」影片,
讓學生聆聽影片介紹,將文字填入空格中。

2. 欣賞<拔一條河>影片,感受甲仙居民生命的韌性
播放<拔一條河>影片中有關甲仙國小參加拔河比賽的經過,
看完後,請學生討論以下問題:
(1) 影片中哪一幕最讓你印象深刻?
(2) 從學生的身上,你學到了什麼?
(3) 學生帶給社區居民什麼樣的啟發?


(三) 環境議題特別報導:建不建,蘇花高
1. 寫下ppt中所介紹贊成興建蘇花高的主張有哪些。

2. 以大愛新聞針對蘇花高所做的「路之真實」 報導,引導學生整理出媒體觀點:
(1) [影片一]:<路之真實2:興建道路能解決失業?>
     [問題討論]:
    1-1 片中提到,有人認為花蓮產業不發達、就業機會少,是因為沒有高速公路,
          但根據統計數據顯示,失業率最高在基隆、高雄、南投,花蓮則在其次。
          請問:根據上述說法,你認為失業率跟交通建設有何關聯?

    1-2 在花蓮就業站的努力下,花蓮的失業率有在下降。
          請問:片中學者專家認為,解決花蓮失業問題的根本方法為哪兩個?

(2) [影片二]:<路之真實3:交通便利讓居民留下?>
     [問題討論]:
     2-1 花蓮是否要複製西部的開發模式,屏東縣九如鄉的例子可作為借鏡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請問:國道三號之興建,為九如鄉帶來哪些好處與壞處呢?

     2-2 片中學者專家說:「一條高速公路的建立加速了人口向外流動,
      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而不是回到本來環境較好的居住地來生活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若此,要思考的是東部有什麼價值吸引人?」
           請問:你覺得東部有什麼價值吸引人呢?

(3) [影片三]:<路之真實4:蘇花高衝擊原住民!>
     [問題討論]:
     3-1 依據<原住民基本法>第21條規定,政府要在原住民土地上從事公共建設,
           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同意,但片中提到,政府僅是貼張公告在布告欄而已。
           請問:
           (1) 你認為政府的作法符合法律規定嗎?
           (2) 政府該怎樣做才算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同意呢?

     3-2 片中有位原住民提到,建設興建的確帶來許多臨時工,
           但這些工作隨著建設結束就沒有了。
           請問:你覺得當地應該怎樣發展,才能為居民帶來長遠、穩定的工作呢?

(4) [影片四]:<路之真實5:隱藏成本代價更高!>
     [問題討論]:
     4-1 全球原物料暴漲,使得興建蘇花高的費用由原本713億上漲至926億(上漲三成),
           但除了這顯而易見的成本外,還有許多隱藏成本要考慮。
           請問:興建蘇花高有哪些隱藏成本呢?

3. 綜合上述媒體資料,可得知「同件事情角色立場不同,可能產生不同想法」,
    請學生討論若身為以下6種角色,對於興建蘇花高有何想法?
    若你是總統......
    若你是花蓮縣長......
    若你是環境影響評估小組成員......
    若你是環保團體......
    若你是花蓮在地民眾......
    若你是花蓮以外其他地區民眾......

4. 欣賞「蘇花糕餅舖」(環團)所製作的<小花成長日記>、<山與海的愛戀>影片,
    思考花蓮有哪些選擇題?
    (1) 花蓮有什麼資產?誰能帶來最大且長遠的效益?
    (2) 要複製西部的開發模式,還是要發揮自身特點?
    (3) 宜蘭雪山隧道通車帶給花蓮什麼啟示?

5. 以向陽寫的詩「立場」帶出面對環境議題需要多元討論,
    但本質不變的是我們身處的「故鄉」。
 
   立場    向陽
   
   你問我立場,
   我沉默的望著天空的飛鳥而拒絕答腔,
   在人群中我們一樣呼吸空氣,
   喜樂或者哀傷站著,
   且在同一塊土地上。
   不一樣的是眼光,
   我們同時目睹馬路兩旁,
   眾多腳步來來往往。
   如果忘掉不同路向,我會答覆你,
  人類雙腳所踏,都是故鄉。


(四) 人與土地的關聯?
播放「西雅圖天空」ppt,詢問學生人與土地的關聯為何?

廖振順老師說:
「地理是在說『地的道理』,多知道一些,
   就會對腳下的土地多一分瞭解、認同,進而多一分喜愛。」



四、教材(點選下載)



五、學生作品

(一) 新生暑輔-「臺灣環境面面觀」學習單


(二) 新生暑輔-「臺灣環境面面觀」學習單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1 則留言: